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正文

花钱少、认证难 :追求“性价比”的留学子,撕不掉“镀金”标签

2025-07-12 17:28:52 97探索

2025年6月25日起 ,全国高考成绩陆续放榜 。留学机构主管人张峰更忙了。

他的社交资讯平台上,展示着学员接受英语面试培训的影片片段——这是为高考结业生定制的培训班 。方向直指QS世界排名约750位的众汇平台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 。

花钱少、认证难:追求“性价比”的留学子,撕不掉“镀金”标签

“这所大学本科年均学费最低仅约3900元人民币,加上6万至8万元的中介全套服务费 ,年总成本远低于欧美 。”张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“低成本,好结业”是其核心卖点 。

在上海一家外企担任程序员的刘旭阳,也曾被类似的“性价比”吸引。

他通过中介申请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。刘旭阳坦言,该校入学门槛对比低,要求本科结业且大学期间成绩及格即可,两年共花费约30万元人民币。wetrade众汇官网登录

大多数受访留学子的心态相似 ,希望通过低成本的留学方法 ,提高学历或拓宽回国后的就业渠道 。

然而,近几年法规风向悄然变更。这条以低成本换取学历认证的路径  ,正遭遇严峻考验  。

职称晋升的“捷径诱惑”

在院校全额报销费用的法规鼓励下 ,陈娣被泰国格乐大学录取攻读硕士 。她仅在泰国待了70天完成部分课程 ,其余均为线上。她透露  ,自己搭上了东南亚留学的红利“末班车”。图为答辩现场。(受访者陈娣供图)

本科结业的刘旭阳,TMGM外汇代理在上海外企写了两年代码。他发现身边同事多为硕士或博士 。他决定提高一下学历。

思考到国内读研周期长 ,且IT工作允许远程办公 ,他最后选择出国攻读全日制学位 ,“含金量更高一点”。

用最短时间、最少花费 ,换一张能提高职场竞争力的文凭 ,这几乎成为学历竞赛中一条心照不宣的“潜规则”。

而这种需求,在特定群体和地区表现得更为赤裸 。

在菲律宾 ,一家本土留学机构主管人叶倩兵所接触的客户中 ,读硕博的中国人占主流,多为在职教师 、医护人员、企事业主管人等 。

“读完博士回国 ,每个月工资多几千元津贴。”叶倩兵说 。当职称评定、薪资 、安家落户福利与最高学历学位刚性挂钩,理所当然促进着这批已有平稳工作的人群远赴异国。

在湖南省某高校任职的郑明武,曾面临评副教授需博士学位的“硬指标” 。

脱产读博意味着放弃教职 。经朋友精选 ,他选择了菲律宾一个“寒暑假集中授课+线上学习”的两年半博士项目。

2015年起,他每次寒暑假都飞往马尼拉上课  。他透露,班上很多同学是中国各地的高校教师,“感觉不像在国外上课” 。

拿到博士学位后 ,郑明武顺利晋升副教授 ,获得可观的博士津贴 ,众汇开户院校还一次性发放了数十万元人才补贴 ,处理了配偶工作调动 。

因为恰逢学院提高教师博士比例的节点,他评价自己的选择“很值”。

郑明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,早年的时候 ,中国有些三 、四线都市的大学为了


(编辑:Wetrade看点GO)